首页 > 走进金堂 > 历史沿革
历史沿革
来源: 发布日期:2009-10-30 18:29 关注度:
〖字体: 〗 〖背景色: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(默认色)〗 〖打印本稿〗〖关闭

        金堂县历史悠久。县地古为梁州境域;商、周、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;秦惠王更元九年(公元前316年),秦灭蜀后入秦国蜀郡版图。汉、晋时属广汉郡新都县东地、雒县东南地及犍为郡牛县西地。东晋安帝义熙九年(公元413),晋将朱龄石伐蜀后,于东山立金渊戍扼成都东部门户,戍所在今县治东南淮口镇州城村,以江水产金沙得名。南北朝时,县境为新都、雒、牛三县之属地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,即梁元帝承圣二年),西魏于金渊戍所建置金渊郡,又割新都县、雒县、牛县的各部分地区金渊、白牟二县,隶属金渊郡。郡治与金渊县治同城,驻州城村;白牟县治驻城厢镇(今成都市青白江区)。北周时(557—581)废金渊郡及白牟县并入金渊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,因避讳唐高祖李渊改金渊县为金水县,隶属益州。三年(621),改隶简州。唐高宗咸亨二年(671)割新都、雒、金水三县的部分地区建置金堂县。以县内有金堂山而得名,隶属益州。武后重拱二年(686),改属汉州。县治驻今赵镇新生村。唐朝末至五代时期,金水县与金堂县先后属前蜀、后唐、后蜀地版图。金水县隶属简州,金堂县仍属简州,各县治驻址未变。宋乾德三年(965)灭后蜀,五年(967)于金水县地立怀安军,隶西川路,管辖金水、金堂二县。嘉you二年(1057),因金堂县城被洪水冲毁,县治迁往白牟县治所城厢镇(今成都市青白江区)。元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),怀安军改置怀州,隶属成都路,仍辖金水、金堂二县;同年,省金水县入怀州;二十年(1283),又省怀州入金堂县。明洪武十年(1377)五月,金堂县并入新都县;明洪武十三年(1380)复置金堂县,县治仍驻城厢镇。其后,在明朝、清朝、民国时期,县境版图无大的变化。1949年12月27日金堂县解放。
        1950年10月28日,金堂县治由城厢镇迁至赵镇玉龙街25号驻地。1950年初,县隶属绵阳专区;1953年7月起隶属温江专区。1958年3月14日,新都县的华严乡和永乐乡第三村划归金堂县管辖。1959年12月10日,华严、大同两个人民公社划归成都市管辖。1977年9月24日,经国务院国发[1977]104号文件批准:金堂县划归成都市。1980年12月17日,成都市人民政府将金堂县城厢镇、太平二区的一镇、11个人民公社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管辖。此后,县境至今无变化。
        2007年全县设置21个乡(镇),其中一类乡(镇)20个:赵镇、三星镇、清江镇、官仓镇、栖贤乡、淮口镇、白果镇、福兴镇、赵家镇、五凤镇、高板镇、三溪镇、平桥乡、竹篙镇、隆盛镇、转龙镇、广兴镇、又新镇、土桥镇、云合镇;二类镇1个:金龙镇。年末,全县乡镇行政区划共辖21个乡镇,其中:2乡19镇,186个村民委员会,4191个村民组,44个社区。
        金堂县旅游景点众多,有文物保护单位36个,其中:全国1个、省级2个,市级 7 个,县级  26 个。素有“金玉满堂”的金堂 ,山水以“青幽绮丽,闻名蜀中”,自古为川西旅游胜地。昔有“韩滩春涨”等八大景色,今有“南宋瑞光宝塔”、“云顶石城遗址”、“五凤观圣宫”、梨花沟、三学山、沱江小山峡、九龙长湖、天府水城、绿岛景区等。
        金堂人杰地灵。史载有汉代天文学家杨统、政治家李尤,梁武帝时号称“画家三祖”的张僧舞,北周罗汉佛像画家张玄、张景思,宋代教育家黄敏、文学家樊汝霖,明政治家许淳,清文史学家张晋生,学者、诗人高辰、何元普,戏曲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,都有不少着述和成果留传后世。近现代,辛亥革命大将军彭家珍,老红军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唐健伯,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,土壤学家彭家元,哲学家贺麟,数学家蒲保民,文学家流沙河,书画金石家杨允中,川剧表演艺术家萧克琴、司徒慧聪……等均从各方面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和世界文明,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        金堂富有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。明末,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几支义军转战县境,留下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反封建斗争史。清末,以廖观音、曾阿义、邹桂廷、唐顺之等领导规模宏大的红灯教义和团运动席卷金堂,他们高举“灭清剿洋”大旗,转战川西和金堂各地,清廷为之震动。在这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斗争中,有不少的妇女和青少年参加了起义队伍,他们斗争英勇,前仆后继,写下了慷慨悲歌的壮烈史篇。辛亥革命时期,同盟会员彭家珍、廖树勋、张思聪、曾道、萧子馨、陈在洋、颜如愚、傅晤谦、韩祖武等为推翻清朝,建立民国作出了贡献。1911年(宣统三年))9月13日金堂光复,成立民国县政府,为四川省内最早的光复县之一。以后,金堂人民在反对日本侵略、新民主主义革命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反帝反侵略、保卫新中国、建设新中国的长期斗争中,无数革命先烈和金堂优秀儿女都表现出勇往直前、摧枯拉朽、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,谱写了英烈壮歌和光辉历史。
       


打印】【关闭